当前位置:小说> 书库> 阳春

阳春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傅胜必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码头上的警卫部队开始疏散观望的人群,要求他们远离码头。经过这件事,此后再不会允许非执勤人员靠近码头了。其实,码头上的险象已不是头一次了。几天前,在过河的客车上就搜到过一个炸药包。这个携带炸药包的人就是奉命来炸轮渡的。辰阳码头上的轮渡一旦被炸,不是三两天就能恢复渡河的。通往大西南的大动脉就被切断了。这将极大地迟滞入川作战部队的行程,影响整个战局的进程。敌人正是看到这一点,才不惜代价地一次又一次谋划,非要炸掉辰阳轮渡不可。这一次这个炸轮渡者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,铤而走险前来执行爆炸任务的。他在实施行动前,把定时炸弹仅仅只预留了十几秒的时间。也就是说,只要他冲上轮渡,就会爆炸,根本没有给自己留下生路。在渡河警卫部队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检查下,他无从下手,只有出此下策,冒死一闯。国民党阵营中也还是有他这样舍生成仁的人,只可惜太不识时务了。他被擒后,便咬破事先含在嘴里的剧毒药丸,当场毙命了。

两边码头上的部队所有战士都脱下了军帽,为牺牲的战士默哀。所有的军车都鸣起了长长的笛声。

轮渡又轰隆隆地响起来,一切都恢复了运作。

辰阳县建于秦代,早在战国时期,辰阳就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城邑。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《涉江》中写道:“朝辞枉渚兮,夕宿辰阳。”此后历代名士如王昌龄、王阳明、林则徐等等,都曾在这里驻留过,并留下诗篇。辰河与沅江在这里交汇。一条美丽的玉带溪穿城而过。整个县城呈扇形在熊首山下展开,沿河自轮渡码头以下是断断续续的悬崖,一排排吊脚楼沿崖而立。这座美丽的山城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,几经繁荣,几经衰落,今天又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新时代。

由于县工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庆祝辰阳县解放大会,大街上到处都贴着标语,拉起了横幅。街道两边的店铺多数都因为参加庆祝会关了张。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,街上已经没有多少行人,可能中山公园广场上的大会已经开始了。

石映春他们三个人过了河以后,便径直往西北街走。因为历代的县衙一直都设在正街的中心位置。县衙东边的正街就称东南街,东南街一头有文庙、奎星阁、城隍庙等古建筑。县衙西边的正街就称西北街,西北街一头有武庙、伏波庙、水府庙、广恩寺等古建筑,伏波庙以北便是柳树湾,出县衙朝正南方向有一条大道,直通中南门码头。这条街就叫衙门街。古县衙后面有一片民房,再上面是先农坛。现在,县工委县政府就设在先农坛内。先农坛的马路对面就是中山公园。

石祥广的二哥石祥迪就住在西北街。石祥迪年轻时读书,大革命时代投笔从戎,到黄埔军校,北伐时任过北伐军连长,是中共湘西纵队司令陈策的部下。那时陈策在北伐军中任营长。大革命失败后他和陈策都回到湘西。他专门从事水上运输业,是沅江水上洪帮的龙头大哥,家安在常德。一九四九年初,陈策动员他出山,受命担任国民党辰阳县保安团副团长。他这才从常德搬回辰阳城来住。他现在住的家本是他弟弟石祥太的房子。石祥太在县城里经营木材、油料和粮食。这套住房的隔壁就是石祥太经营的油料、木材的前店后库。“三五”事变张玉琳抢了兵工厂,树起国防部第一军大旗后,石祥迪奉陈策之命,在张玉琳部章岳峰第五师任副师长。后来,他又奉陈策之命劝张玉琳归降共产党未果,再劝章岳峰归降共产党未果,便离开匪部到湘西纵队陈策身边。辰阳解放后,他从湘西纵队调出,到辰阳县政府协助工作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阳春
返回顶部